时表现太差,那样的话后果就严重了,不仅作弊者会受重处,幕后协同考官也得揪出来从严处置。
所以,会试一般极少出现作弊者,因为风险太大。
“恭喜顾解元……不不不,现在该称一声顾会元了。”
“这要再高中状元,那就是连中三元,将开创本朝先河……”
连中三元,意思是指乡试、会试、殿试连续夺魁,获得解元、会元、状元功名。
自古以来,连中三元者并不多,至少当朝立国数百来,还从来没有出现在连中三元的
况。
连中两元者倒是有几个,有的是中了解元与会元,却与状元失之
臂。
有的是中了解元,却没中会元,之后又中了状元。
有的是没中解元,但却中了会元与状元。
现在,顾鸣已经中了两元,再加上之前就是钦点的解元,故而在不少考生看来,中状元估计问题不大。
真的是让
心
矛盾,又羡慕、又嫉妒、又恨!
特别是像乔永晋等
这样的各省解元,一见顾鸣再次夺魁,心
更是复杂难平。
毕竟,他们也是有野心的。
虽说还有殿试的机会去争取一次,但当初来京之前的那
雄心,已然湮灭了大半。
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已经知道会试之时的异象正是顾鸣所引起的。
仅凭这一点,他们便拍马难及。
只是,一众考生根本猜不到,这次阅卷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按照科举的规则,收卷之后皆会实施“糊名考校”。
也就是说,将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个
信息用空白纸覆盖,再加盖骑缝章,免得考官营私舞弊。
如果有需要时,甚至还要将所有试卷全部誊写一遍,这样就算想从字迹上辨认也没用了。
不过当朝几乎没有誊卷的规矩,只实施糊名。
但就算是糊名,顾鸣的试卷依然还是被一众主考官与同考官识别出来。
主要就是因为那首三字经。
这事,已经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而且他们当时就在考场,感觉更加直观,认定了这三字经便是顾鸣所作。
如此一来,那些对顾鸣心存不满的考官自然就有机会打压了,故意压着他的试卷不予推荐。
按照一贯的阅卷规则,一般要先由阅卷
员评阅,荐卷。
随之
由同考官阅卷。
假如同考官满意的话,便会批上一个“取”字,最后再将批了“取”的试卷
给几位主考官。
假如主考官也满意的话,便会在试卷上批上一个“中”,意思就是录取了。
结果,顾鸣的试卷正好分到了一个不满他的同考官手中,直接就给压了下来。
但,主考官冯允却一直在关注顾鸣的试卷,眼见着阅卷快结束了,却未见到顾鸣的试卷,便猜到多半是有
给压了下来。
于是乎,便提出要复审落卷。
这本是合
合理的要求,毕竟主考官有权复审。
哪知,丘永林却从中作梗,故意让
拿出其它落选试卷拖延时间……
没料这时,皇上却派
前来传
谕,要求调出写有三字经的试卷,说要亲自查阅。
这下,丘永林没辙了,只得乖乖
出顾鸣的试卷。
试卷送进宫中之后,便没再送回来……之后,皇上再传
谕,示意点选顾鸣为会元。
当然,这次不算钦点,相当于是
手了阅卷过程。
虽说有违规矩,但是,规矩大还是皇权大?
要有
敢说规矩大,皇上当场便可以下旨将规矩改了,再将提出反对意见的
拉去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