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阎忠什么都算到了,却唯独忽略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刘备从洛阳过来,一直背负着他的使命——救出刘辩,匡扶汉室。
徐荣在利用他的这一点,故意引诱关东军奇袭长安。
阎忠也在利用他的这一点,布下策略。
可算又如何抵得上天算?
一路走来,见到了长安周边等地间地狱般的惨象,刘备亦是开始动摇起了他的决心。
他一次开始反思起来,自己发动这场战争,真的是对的吗?
哪怕洛阳百万百姓受到的苦难,并非出自他手。
可真要追究起来,若非十八路诸侯讨董,董卓也不会为避锋芒而选择迁都,也不会将百姓迁移来关中,造成眼下的局面。
就是这样,一旦去想这个问题,就很容易钻牛角尖。
几来,刘备每次想起下邽看到的那位母亲,看到将自己的儿子与别
的儿子
换成
汤的父亲,心里就仿佛刀割一样痛苦与难受。
这种绪,最终演变为与曹
的冲突。
刘备是想,趁现在手里有了一点粮
,就带着百姓先往华
县撤离,等抵达华
县的时候,后续粮
就能跟上,补充了军粮,救了百姓,再回
攻长安。
但曹不想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相比于这些没有作用的
民,长安高贵的天子,以及满朝的公卿,才是汉朝天下的重中之重。
很多说,
类的历史进程,永远都是
英阶层在推动。与庶民无关,与广大而又卑微得像
一样的百姓无关。
曹是这样想的,刘备却不同意。
这或许,也是两个最终决裂的原因。
战争是残酷的。
同样充满了波谲云诡与令难以想象的不可预知
。
正如滑铁卢的那场大雨以及迟到的四个小时,一次错误的判断,就有可能葬送全局。
徐荣的判断也谈不上葬送,因为他通过联军忽然向渭河集结,错误地以为联军要开始绕开阳陵与灞桥,直接从中间突袭长安。
所以做的准备工作是打算从两翼包抄过去。
但联军的斥候却阻拦了他的斥候,导致第一时间没有发现联军的动向其实并不是过河攻击,而是过河取粮。
如此徐荣错失了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趁着刘备带着百姓撤离时,突袭取得胜利的机会。
因为带了数万百姓,刘备行进的速度很慢,每天只能走三四十里路。
跟长坂坡不同的是,当时刘备带了十万百姓,辎重粮非常多,导致每天只能走十里路。
而现在只带了几万百姓,粮辎重几近于无,所以速度要快一点。
但实际上也快不到哪里去。
一个体力不错的哪怕是散步,一个小时也能走3-5公里每小时,走十个小时,30-50公里没有问题。
只是很多百姓都饿了数天了,陡然进了一些粥,依旧有气无力,慢吞吞地挪动。
所以每天走十多公里已经是极限。
广阔的关东平原上,群像是迁徙的牛群一样,缓慢地前行。
从高空俯瞰,苍茫大地上,有在艰难地行走,有
缓缓地倒下,再也起不来。
们挣扎在生与死之间,但至少这一次,他们有了回家的希望。
......
......
曹不会知道,哪怕这次设伏徐荣也不会上当。
因为徐荣根本没有派追,在发现关东军去渭河后,他还以为敌
去长安了。
所以曹跟孙坚鲍信商议的利用刘备携带的百姓为诱饵,伏击董军的计划纯粹是不可能实现的战术。
因此只要选择佯装撤兵打伏击,不管刘备如何做出选择,最后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
区别只是在于如果他带百姓,撤退会慢一点。
不带了百姓,撤退会快一点。
仅此而已。
所以或许曹会骂刘备是
之仁。
但从结果论上来说,即便是选择他的策略,依旧不会对结局产生任何影响。
蒲坂县。
长安虽然没有下雪,可河东郡靠近并州,下起了鹅毛大雪。
十二月隆冬,朱儁的兵马与白波军同样也在艰难前行。
虽然在接到关东军在打长安的消息后,朱儁已经第一时间出发,同样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不仅将原本准备过冬的辎重粮秣全都备齐,还征集了所有能征集到的驮马,并且物色了最好的向导,可现实的况依旧远比他预料的还要艰难十倍。
两天一夜的鹅毛雪飘过,到处都是厚茸茸的积雪,一脚踩下去轻易就能没过脚踝,只能在雪地里拖着脚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