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紧把消息传回去。
卢望山并不是默默地听,发问:“这马耕,还是老规矩么?”
“对呀。”几个车夫点点,“都是商社组织马耕队,提前和各地约定好,
子到了,马队就带着
犁去当地耕田,费用好说。”
卢望山又问:“河北也是如此?”
“听说是,而且,河北的夏粮,也开始收割了。”
“那夏粮收了,得种苜蓿了吧,种养地力。”卢望山再问,一个车夫想了想,透露一个消息:“有的地方,水田好像要种二熟稻。”
“二熟稻,这是什么稻?”卢望山来了兴致,其他也竖起耳。
那车夫回答:“二熟稻,好像是从州引来的稻种,一年能两熟,今年春天,在淮南、江南开始种植,也是夏天收,这是一熟。”
“然后再种,秋天又能收一次,这是二熟。”
“我是送东主去睢阳时,听东主和客聊天才知道的,这岭表
州啊,据说稻子是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
众恍然大悟,如今因为报纸越来越多,所以他们不用出远门,也可知千里之外的事
。
遥远的岭表、广地区,在以前,他们听都没听过。
但如今随着海贸大兴,许多舶来品大量涌河南、涌
开封,所以街
巷尾的顽童,都知道“
州龙编”、“广州番禺”这些地名。
州据说很热,比广州还热,还很
湿,冬天不下雪。
州的夏天,热得
恨不得光着身子,所以那地方水稻熟得快,一年两熟可是司空见惯。
众闲聊,聊得热火朝天,加上外面烈
当空,让
挥汗如雨,可卢望山心里却是拔凉拔凉的。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楚军会发动大规模进攻,所以他心中忧虑。
也颇为纠结。
他本有家室,可在开封潜伏的这些年,为了掩耳目,自然要成家。
他在车行做事,因为肯动脑子,起活来又快又好,于是得了重用,工资看涨,媒
为他说了一门好亲事。
卢望山在开封成了家,有了子,
子过得不错,比在周国好多了。
可,可...
他在周国的发妻,以及子,还眼
盼着他回去。
而在楚国的家,内持家有道,儿子聪明伶俐,开了蒙,蒙学老师说,这孩子是个读书的种子。
所以,妻家那边,愿意出资,供他儿子读县学、州学,将来参加科举。
甚至有商贾来找他,愿意资助他儿子读书,只盼将来,榜上有名后,大伙有了指望。
眼见着自己在楚国的家,前途一片光明,卢望山左右为难。
他的同伴,他的上级,不止一次提醒他,要以大局为重,而他在开封的家,其实也沦为了
质。
他如果叛国,在周国的家,和在楚国的家
,都不会落得好。
怎么办?
卢望山不知道。
他们之所以被选中,就是因为成了家,有了牵挂,上级才不会担心他们潜伏在楚国后,时间一长就叛变。
但现在,卢望山不知该怎么办,一旦上级下令,让他做一些危险的事,譬如协助行刺..
成不成功且不说,他在楚国的家,就完了。
因为楚国的“有司”十分厉害,其爪牙、耳目到处都是,这些年来,他的不少同伴,陆续失去联系。
也不知,某一天,他被带走时,他在开封的家,怎么办。
或者,楚军攻周国后,攻占长安,从档案里,或者某些官员
中,得知他的真实身份...
正惆怅间,有伙计过来打招呼:“卢师傅。”
“何事?”卢望山问,收拾心,看着对方。
“卢师傅,有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