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期利益,避免‘前栽树后
乘凉’的结果,不想自己任内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政绩,却被继任得了去。”
“于是,为了确保自己任期内能尽快出政绩,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放任弊政做大而不处置,错过最佳纠正时机。”
李笠说着说着,拿生病来举例,以便年纪小的儿子能听懂:
“就像给病看病那般,本来病
患病,是可以治好的小病,却因为历任庸医的求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变成病
膏肓的绝症。”
“要知道,天下官僚都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求稳,不喜欢出事,出事了就喜欢遮掩,实在遮掩不了,那就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实在化不了,那就甩责任。”
官斗的技能,几个年少的皇子当然不懂,所以听得似懂非懂,但早就历练过的皇太子李昉,那是明白得很。
李笠喝了一杯茶,继续说:
“而各尚书实行任期制,就会加剧官员‘求稳’、‘求无事’的心态,你稳,我稳,他也稳,弊政纠正不了,国家,渐渐病膏肓。”
说了一通,他问儿子:“你的看法?”
李昉挠挠:“不实行尚书任期制,难道各国尚书或者中枢宰辅,就是某
任某职十几年,不换
的?”
这个反问,直指问题核心:但凡皇帝有脑子,有能力施政,就不会让任何一个宰辅之位,长期被某个把持。
一如地方官必须异地为官,必须定期换那样,皇帝会定期让中枢宰辅
换。
所以,数百年来,不仅地方官定期换,中枢高官其实也是定期
换。
只不过相比地方官的换期限相对较固定,中枢高官因为掌握着大权,所以其任期长短,全在皇帝把握。
皇帝特别相信、依赖的大臣,有时可以长期担任某职,但总体来说,中枢宰辅各职务,都要时不时换,以防止出现权臣。
尤其涉及官员升迁、选拔的吏部尚书(或相应职务),正常皇帝,谁敢让某个长期把持这个职务?
又有中领军、中护军这样的要职,因为统帅禁军、在宫里宿卫,直接关系着皇帝全家的命。
除非任职之是皇帝特别相信的
,且其这
知道轻重,否则,两个职务也要隔三差五换
。
不然,十几年的中护军、中领军当下来,这皇宫到底谁做主?
现在,若实行任期制,明确尚书们的具体任期,其实只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将职务调动制度化,给出可以量化的指标:任期。
任期可以是四年,五年,六年,具体多少年合适,都可以协商。
若现任某位尚书不称职,或者皇帝不满意,亦或是引发众怒(官僚群体之怒),该怎么弹劾、罢免、补任,也可以协商。
所以朝廷才放出风声,引来各方热议。
李昉总结:既然一直以来,历朝历代中枢各职务,正常况下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么,对于任期制的质疑,其实没必要反驳什么。
李笠对儿子的回答很满意,于是开始问第三个问题。
他晃了晃手中的兑换券:“徐州的兑换券,如今信誉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发行量比当初翻了许多倍。”
“许多地方,尤其是两淮、河南的商贾云集之地,这张纸,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接受、认可,可以当做钱来用。”
“因为有了众多钱庄、大商号的担保,有了众多豪商的认可,们进行大宗货物
易的时候,兑换券用得很多。”
“薄薄的一叠纸,可抵万贯,大宗货物易,
易双方不再需要动用车队运钱,直接将兑换券作为
易媒介,再方便不过。”
“所以,有呼吁,朝廷发行纸币,限定在兑换券目前立足的区域流通,取代大量铜钱,省时省力,利国利民。”
“你觉得,这建议如何?”
李昉没有迟疑,直接回答:“这建议听起来不错,但不可行,所以,又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话题。”
“如今不具备纸币发行的条件,恐怕接下来几十年,都不行,朝廷一旦发行纸币,一段时间后,必然超发。”
“一开始,超发的规模不大,但必然逐步提升,于是,纸币的信用瞬间崩盘。”
“兑换券花了十几年,才为纸质等价物建立起来的信用,可能一个月就会毁得净净。”
李笠问:“为什么?”
李昉回答:“因为钱总是不够用的,朝堂诸公,乃至皇帝,都无法抵御印纸当钱花的诱惑。”
“而他们一旦起了这个念,没有
可以阻止他们超发纸币。”
“好,好!!说得好!!!”李笠真的高兴,他对儿子们的教育,算是成功了。
当然,他防不住儿子演戏,儿子或许是故意选他喜欢听的答案来作答。
但是,他已经尽力教育儿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