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第三本书是基础数学,这里面包含了从加减乘除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还有一些简单的几何知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按照前世的标准来看,就是从幼儿园到初一的课程水平。
在这本书里他引
了许多数学符号,比如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用拼音字母充当未知数等。
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
发明的,最早出现在公元三世纪。但只有前三个符号,也就是只有1.2.3写法和现代也不一样。
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有了4到9,公元八世纪才出现0。
此时他把这十个数字符号拿出来就是独创。
阿拉伯数字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可以适配到各种复杂的验算公式里面去。
比如最常见的竖式计算法,用阿拉伯数字才是最方便的。
引进更多的数字符号只是其中的一种变革,最核心的地方还是在于,他通过这部书把中国古代对数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使之更加的系统化。
这部数学书同样是他接下来的教科书。
第四部是格物,就是生物、化学、物理等理科知识大杂烩,类似于小学的自然课,只是给岛上的
启蒙用的。
更系统的理科教科书暂时他还没有编写出来。
实在是时间太短,能完成这些已经是他把所有零碎时间都利用上的成果。
而且他都毕业那么多年了,虽然从事的是冶炼行业和理科沾上点边,但学校学的东西大部分都已经忘了。
能回想起来的也只有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以及和工作有关系的技术。
不过他认为问题不大,中国古代从来不缺理科
才,缺的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始终未能完成理科知识系统化。
他会逐渐提高技术
才的地位,并完成理科系统。
当然了,传统文化也是要学的,比如道德经、论语、荀子之类的也不能放下。
但启蒙阶段只会节选其中一些较为简单易懂的篇章进行学习,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之类的。
太复杂的这些孩子也理解不了,死记硬背没什么意义,还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一些实用的东西。
把这四本书拿起来大致翻了一下,就把张勇叫了过来:“送到印书坊,各自印刷一千套。”
比古义先来找过来的是水柳,她的
儿小朵其实也只比小鲤小了两三个月,这会儿已经半岁。
在家带了半年的孩子,虽然能帮柴犇出谋划策,但毕竟不如自己出来做事那么舒服,她在家闲的都快长毛了。
听说文易要用她建立
校,自然是一万个愿意。
她还把在阆湖搞扫盲教育时候的那一群姐妹全叫了过来,发誓要把
校搞好。
但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文易要搞的是每个村都有学校,离梦启城近的村镇还好说,可以早出晚归。
离的远的就没办法了,只能住在当地。
男
还好说,随便找个地方就住下了,
就麻烦了。
而且好多
都已经有孩子了,两
子都走了孩子怎么办?
最后大家一商量,
脆搞夫妻店。
夫妻俩都去同一个村工作,在那个村子里给他们专门建一所小院居住,白天去教学晚上回来过
子。
等周末双休想回城里的家了,就派牛车、马车把他们接回来。
有了专门的
校和
先生,那些顽固的家长们再没有了借
,只能把自家的孩子送到书院学习。
和男校不同的是,
校会专门抽出时间教
红、做饭等家务活。
这是有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文易也没有办法改变。
学校的事
刚处理好,晋安县医院抽调来的医生也到位了,只不过大多数都只能看一些常见的疾病,照方抓药。
遇到疑难杂症只能送到梦启城来治疗。
条件有限,暂时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这件事
也给他提了个醒,医生培养是个长期工作,至少需要数年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要提前开始做准备。
所以又抽调了一些半大少年,去晋安县城的医院学习医术。
医生的事
处理好,印书坊那里传来消息,教科书已经印刷好了,恰好古义也把第一批五十名学生送了过来。
文易也告别了悠闲的生活,变的忙碌起来。
每天早上和薛大元等
开碰
会,上午教书,中午处理政务,下午继续教书,晚上回家陪老婆孩子。
偶尔还要去各处施工场地察看进度,定期去军营和将士们见见面。
这种
况一直持续到五月份,金如山带着商队返回。
他不只是自己回来,还带回了好几船唐国稀缺的东西。
“这次带过去的货物共卖了一万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