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场一样大的纸,也没有想象中那样可以对折很多次。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在对折完第十一次的时候,纸张就有了一床被褥叠起来的厚度。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是空气,所以需要进一步压实才能确认高度。
于是王浩请来了又一位帮手。
压路机!
在压路机的帮助下,实验终于得出纸张对折十一次之后的厚度。
“22.3cm!”
王博用游标卡尺测量出了纸张对折十一次的厚度,虽然已经次数已经是超过三分之一,但是距离珠穆朗玛峰还有很远的距离。
而且连足球场大小的纸并没有能够对折满三十次,难道实验就这么结束了吗?
当然不会。
接下来,之前出厂的叉车又出场了,不过现在这些叉车不是拖着东西,而是前面叉子上放着一叠叠白色的东西。
“现在我们的试验要用泡沫板来代替纸张的折叠。”
“这里面一块泡沫板的厚度是5cm,我们会按照每次对折将厚度乘2的方式来添加泡沫板。”
“不过具体的数值应该不会太过
准,所以只能展示一个大概的厚度了。”
22.3cm乘2刚好是44.6cm,也就是大约4块泡沫板。
泡沫板放在纸张上,老潘立刻就能看出来有非常明显的高度了。
因为现在对折十一次加上4块泡沫板,应该就是对折十二次的高度,而现在的厚度就已经接近成年
的膝盖了。
继续往上放泡沫板,这次直接是放了8块泡沫板。
纸张对折十三次的厚度,已经有半
高了。
纸张对折十四次的厚度,和一位成年
身高一致。
纸张对折十四次的厚度,王浩已经不能徒手添加泡沫板,需要站在高点儿的地方才能放上去。
在进行纸张对折十五次厚度模拟的时候,从停机库再次开出来一个庞然大物。
“这是飞机维修所使用的升降平台车,今天也能派上用场了。”
王浩站在升降平台上添加泡沫板,镜
采用快进的方式来记录对折的次数。
“现在是对折第十七次的厚度!”
升降平台上的王浩对着地面的王博大声呼喊着,现在用平常的说话声音上面和下面已经无法
流了。
而经历了无数块泡沫板的叠加,这个由泡沫板搭建起来的塔已经变得摇摇欲坠了,周围的工作
员已经躲得远远的了。
...
这个高度老潘是彻底震惊了,因为纸张对折十七次的厚度已经和一栋普通居民楼差不多高了。
而这才只是对折了一半多的次数,还剩十三次如果也能模拟出来,那这个高度简直不敢想象啊。
说不定纸张对折三十次真的能超过珠穆朗玛峰?
...
“现在开始第十八次对折!”
王浩又继续往上添加泡沫板,但是还没添加几块泡沫板,这座斜塔就开始摇摇欲坠。
“要倒了,快跑!”
王浩对着下面做出跑开的手势,下面也立刻明白了,赶紧往远处跑。
紧接着一阵风吹过,泡沫板做成的塔终于坍塌了。
这一幕,就好像什么违章建筑被炸毁一样,矮楼一样高的泡沫塔瞬间倒塌,看起来十分壮观。
而现场也没有任何
员受伤。
节目的最后,王博和王浩站在泡沫塔的“废墟”前面做着最后的结论。
“可以看到,纸张在对折十七次后的高度就已经和一栋楼差不多高了,但是因为技术问题,我们不能真正模拟到第三十次对折。”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得到更加确切的结论。”
旁白:“假设一张纸的厚度为0.104mm,那么纸张对折30次的厚度就是0.104乘2的三十次方。”
“这个结果为111669.149696m。”
“珠穆朗玛峰的海波为8848m。”
“也就是说纸张对折三十次的厚度要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
“而事实上,纸张想要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需要进行二十七次的对折。”
王博:“也就是说,纸张对折三十次的厚度可以超过珠穆朗玛峰,这个流言是...”
王博和王浩:“正确的!”
...
“这可真是长知识了,这小小的一张纸竟然能够叠到这么高。”
“那如果把纸张对折个108次,是不是能够捅穿宇宙呢?”
老潘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内心就想出这个数字,还有捅穿宇宙这个大的命题。
不过这些肯定不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