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吐蕃大相尚囊之子,姓娘?”
宁远军城中,左领军将军、平原郡公刘兰成听完手下汇报,不由的哈哈大笑,“这吐蕃都姓的是些什么玩意?”
一位松州宁远军的校尉赶紧道,“吐蕃本就是雪原之上的蛮子,据说雪原上好多小邦都是当家的,这吐蕃还算好,是男
当家,可姓氏也就
七八糟了,这娘氏啊,其实以前不是吐蕃
,也就是近些年才归附的吐蕃,原本是苏毗十二小邦的领主之一,后来归附吐蕃,很是卖力为吐蕃征服苏毗,那娘尚囊故此得封大相,他们家归附吐蕃后还与王室联姻呢。”
“娘尚囊是吐蕃大相,也叫大论,相当于我们大唐朝中的中书令了,赞普之下独掌朝堂,权力很大,这娘尚囊还是吐蕃征服苏毗后在苏毗的长官,此次吐蕃来犯,召集二十余万众,五如六十一东岱,这娘尚囊便领了其中五万众来寻我们宁远镇的晦气,不过刘公威武,一战歼其数千,还生擒了其子。”
刘兰成哈哈大笑,抚着胡须,“不是我威武了得,是魏公神机妙算,早就料到吐蕃的那些小伎量,早早安排我在此守株待兔,要说功劳,这功劳自然也是魏国公的。”
左领军将军刘兰成,一位书生将军,隋末时本为地方小吏,后回到家乡,助守城池,结果事后反被城中官吏豪强陷害,一怒之下脆出城又去寻了叛军,为他们出谋献策再杀回来夺了城池,后来投奔瓦岗。
做为大唐军功新贵一员,尤其还是瓦岗派的,刘兰成自然跟秦琼秦琅父子的关系也很好,在贞观之初,随秦琅镇过丰州,平过梁师都,后来还以招降郁设
颉利之功,封爵平原郡公,加左领军将军。
在吐蕃来袭之前,刘兰成调任扶州刺史,当时也是因为陇右战事,朝廷派了一位能打的将军过来,让他从丰州刺史改任扶州刺史,兼松州都督府司马一职。
刚来没多久,陇右战事就结束了,倒是没赶上,可谁料秦琼突然病逝,吐蕃又来了。
等秦琅赶到被天子夺起复,统领剑南战局后,对这位凶悍的刘将军当然没闲置。
此时刘兰成统领扶、松蕃汉兵马一万,镇守宁远军镇,第一战就打了娘尚囊个措手不及,斩首三千余众,可谓大捷。
“这娘尚囊虽姓娘,不过倒还有些血,居然没有退。”
得知吐蕃分三路渡江后,刘兰成分析了下局势后,也就没再继续坚持拦截,脆得胜退回宁远军城。
宁远军城筑于岷江边的斗台上,西面正是岷江,岷江从群山之中流到此处转折向南,而北面山谷后面,却是呈丫字北流的两条河流,夏
河与燕子河。
军城的东南还有一条从东北向西南汇岷江的黄泥河。
宁远军城当初选址在这个地方,十分险要,斗台扼守着这几条河谷通道,背后是高高的山峦,面向着岷江源
,左右皆是河谷。
此处位置还算开阔,有不少河谷平原利于垦荒屯田,隔河对着弓箭岭和黄泥坡,上面也都筑有一堡,使的在此纵横叉的通道上,军城雄峙。
也正因有此有利地形,所以一击得胜之后,刘兰成也很脆就退了回来,并没有继续与尚囊在前面狭窄险要处继续纠缠。
反正秦琅给他的任务是守住宁远城,堵住这处通道,不让吐蕃过去就行了。
三天后。
尚囊率领着一万余马沿着岷江河谷来到了宁远军城前的岷江原上,几里宽的河谷平原上,吐蕃军高举着蛙旗。
“姓娘,还打个蛤蟆旗?”
唐军纷纷嘲笑。
弓箭岭、黄泥岭上也都燃起了烽烟,这边斗台军城后的山岭烽台上也燃烟呼应。
一群身穿着虎豹皮,跨坐虎豹皮鞍的苏毗战士来到军城前挑衅邀战。
“搞的花里胡哨的,一群野蛮。”
刘兰成在大唐的军将中比较特别,首先他是读书出身,然后他打仗时特别猛,喜欢提一柄陌刀做武器。但他平时穿铠甲,又特别喜欢在外面罩上锦袍,胡子也向来是修饰的极
。
打起仗来跟程咬金牛进达一样猛,但平时说起话来却偏偏喜欢掉书袋拽文词。
“吹角,出兵!”
刘兰成领兵五千自斗台宁远军城中而出。
紧接着,对面十里外的弓箭岭和黄泥岭两堡也各出一军,一左一右堵住了吐蕃的来时退路。
两军约汉蕃六千兵马,依山背河列阵,以长矛大枪重斧大盾层层叠叠的封锁退路,以轻骑游奕两侧。
刘兰成亲率五千汉蕃马出城下山,正面吐蕃
列阵。
他把五千马分成五营,每营一千,列阵平原。
唐蕃两军都没急着开打,各自骑兵往来奔驰,喝令连连,在河谷平原空地上缓缓展开布置,双方都准备硬碰硬一试高下。
都对自己很有信心。
反正刘兰成就拒绝了麾下将领们据城而守的提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