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向着东南方向一路疾行,很快就进
了燕山匪军的实际控制区。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定栾城就像是一个磁铁,吸引各路匪军北上。
匪军的主力已经被动员了起来,在各个
领的组织下,部队北上进攻定栾城。
虽说宋致远集中主力北上表明了他势在必行的决心,但是他集中兵力开展攻城战产生了恶劣的后果。
由于大部分兵力用于进攻,匪军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防守。
宋致远把
力集中在了定栾城处,忽略了自身的薄弱点。
孙立德采用更加主动的进攻方式,利用龙骑兵的机动能力对匪军控制区进行突袭。
汉军的战斗力加上机动能力使得汉军如鱼得水,在匪军实际占领区斩获大量战果。
匪军留守在村庄和城镇中的土匪根本没有抵抗能力。
沿途匪军被汉军接连击溃,汉军为了保持行军速度释放了所有俘虏,不断发动进攻。
在一系列战斗中,汉军不仅补充了粮食,缴获了金银,还锻炼了士兵。
能够带走的粮
一律随军携带,带不走的粮食则分发给村庄中的居民食用。
金银等贵重物品,一律集中管理,由郑成组织卫兵进行掩埋。
对于孙立德给平民分发粮食的做法,王克敏产生过异议,在王克敏看来,孙立德的做法无法让平民得利。
那些被击溃的匪兵极有可能在汉军撤离后,重新返回村镇中,
给平民的粮食只怕会被土匪重新收集起来。
因此,王克敏建议孙立德不要把粮食分发给百姓,而是将多余的粮食直接销毁,避免匪军夺回粮食。
孙立德赞扬了王克敏的想法,却没有接受。
单纯从军事角度上看,王克敏的顾虑很正确,王克敏的建议也有很强的
作
。
打仗需要看的却不仅仅是军事,孙立德想到的东西更多。
为了夺取天下,孙立德并不想消灭燕山匪军,相反,孙立德还要从这些有战斗经验的匪军中募兵,让这支力量为自己所用。
北地郡也是孙立德不愿意放弃的一座大郡,获取北地郡的民心,树立德字营的
碑就显得至关重要。
再说了,汉军并没有把所有军粮都发放给百姓,汉军已经预留了满足军队消耗的粮食。
这些发放给平民的粮食都是汉军无法携带离开的粮食,扔了或者销毁也是种
费,不如拿来送给平民。
平民得到这些粮食之后,或许无法全部吃完,但这些发放的粮食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数量会落
民间。
得到汉军赠粮的大多数
或许不会记住德字营的恩
,但总有些
会对汉军怀有好感。
匪军在夺取粮食时,很有可能会和平民发生争执,
虽然很难感恩,却非常容易记仇。
只要北地郡的平民对燕山军产生仇恨,孙立德的目标就达成了。
那时候,民心将会回到汉军一边,等到汉军发起反攻的时候,会减少很多阻力。
孙立德的这些想法倒是没有跟王克敏解释。
自从孙立德重组了龙骑兵之后,简直就把骑兵的机动能力用到了极致。
在战斗开始的第一天,汉军不仅杀进了匪军的实际控制区,孙立德还一度
近了龙岗城的核心地带。
发现龙岗城守备森严之后,孙立德才放弃了趁机夺城的想法,转而朝北继续攻略村镇。
因为汉军的行军速度太快,派出的侦查兵无法跟上汉军行进节奏。
孙立德减少了其他方向的探查,把全部的兵力用于侦查汉军的进攻目标。
除了进攻村庄和城镇,孙立德还突袭了匪军的两支运粮兵。
不同于在村镇之中战利品的处理,所有野外无法带走的粮食,汉军一律就地焚毁。
孙立德的进攻完全随心,整支部队走到哪就打到哪,往往不符合兵家常识。
孙立德还经常
的喜欢杀一个回马枪,汉军行军的的不确定
,让匪军更加琢磨不定。
孙立德的进攻虽然很猛烈,他却依旧没有丧失警惕心,夜晚的时候,汉军已经突
到了北地郡的最东南方向,盘龙山山脚下的李庄。
汉军在村庄里过夜,过夜的时候,孙立德派出了骑手打探匪军的军
,同时命令士兵换班休息。
孙立德刚刚睡下没多久,打探敌
的骑手回到了村庄,报告匪军的动向。
一支
数在四百
左右的匪军步兵部队正在朝着李庄前进。
这支部队似乎想要对汉军进行夜袭。
匪军的首领似乎把夜袭想的太过轻易。
匪军甚至都没有做好隐蔽工作,匪兵们点着火把,大摇大摆的朝着李庄出发。
也正是因为匪军警惕
太足,所以才会被汉军的侦查兵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