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道大明对兀良哈等部族的庇护,也知道大明必会为上贡之事而对鞑靼施压。我这么说,你们总不会脑袋转不过弯来了吧?”
张延龄说到这里。
在场的又是面面相觑。
还真是道理浅白容易被理解。
本来觉得兀良哈都是蠢货,或是张延龄在用什么
谋身段,听了张延龄的分析,突然就感觉到张延龄和兀良哈
的高明。
兀良哈不在于大明承诺了什么,而在于自己要用厚重的上贡来换取大明的庇护,因为一旦自己被吞并这上贡就没了,大明自然会为保住贡品而保护东蒙古部族。
而张延龄正是明白到这一点,所以“狮子大开”。
你们不是要用贡品换庇护吗?那肯定是多多益善,难道只要你们每年进个三瓜俩枣的,既对不起大明对你们的庇护,你们也没法让鞑靼忌惮。
这是互利互惠。
徐溥等都是苦笑着退回到臣班。
他们已经不好再争下去,即便觉得其中可能……还是有隐的。
朱祐樘点道:“建昌伯所言,的确是有道理,兀良哈等部族上贡的条件,是他们的部族没有被灭,他们为了保证自己不被灭族,同样也是为保证自己的利益,把这些贡品
给大明,换取他们在
原上的地位,也在
理之中。”
张延龄笑道:“陛下英明,兀良哈和那些部族的都会考虑,若是被达延汗给吞并了,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了,到时损失的可就不是一年三千匹马和一万
牲畜,连他们部族中男
老幼的
命能否保住都另说,而他们同样也知道以自身的力量难以抗衡鞑靼本部,那他们有什么道理不倾向于大明呢?”
朱祐樘笑道:“这还是建立在大明于西北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有关,若非有之前的虎峪一战捷报,那些中小部族,怎会知大明恩威震
原呢?”
一个在捧,一个还真就接受了。
这对君臣……
在很多大臣来看,很让无语。
你们就在这里沾沾自喜吧,等回鞑靼真把兀良哈那些部族给吞并,或是那时大明再出兵遭遇惨败,那时……
为了打压张延龄,在场大臣都开始幻想一些不臣的想法,而他们却还觉得这好像是理所当然的。
朱祐樘先是自我陶醉了一下,又环视在场大臣道:“诸位卿家,你们对于建昌伯跟外邦使节会面之事,还有旁的看法吗?”
在场大臣见张延龄狮子大开就签订了一个对大明朝无比有益,且基本不会损失的国书,他们自然也就没法说什么。
徐溥道:“陛下,有关鞑靼使节……还是要妥善处置为好。”
朱祐樘道:“既然朕已将此事给建昌伯,那就由他把事处置完毕,由他酌
来办便是了!”
……
……
宁王谋逆和番邦使节两件事都结束。
张延龄仍旧风光。
在场大臣似乎也意识到一件事,今不宜跟这小子较劲。
或者真应该从长计议了。
朱祐樘道:“对了建昌伯,朕还让你做什么事来着?”
这话更让无语。
皇帝让张延龄做的事,皇帝都给忘了?这是给这小子多少事做?难道说大明除了张延龄就没了?
张延龄想了想道:“陛下,应该还有户部盐引,尤其是西北修筑关塞城墙之事……”
“对对对,朕好像还让你处置西南献俘之事是吧?”朱祐樘突然想起来,却跟张延龄说的是两回事。
对于在场大臣来说,心里也只能腹诽两句,仍旧无可奈何。
张延龄一拍脑门道:“陛下,您不说,臣都忘了还有这回事,之前您只是派跟臣说了一声,具体接洽之事还没开始,您看……”
“建昌伯啊,这件事朕给你了,你别想让朕换个
去处置!”朱祐樘指了指张延龄,好像在说,你小子别以为朕不知道你接下来想做如何的请求。
必定是觉得西南献俘之事不过是小事,不值一提的那种,所以想把事推出去让别。
你那点小心思,岂能瞒过朕?
张延龄苦着脸道:“陛下,臣最近做的事的确是有点多,您看是不是……”
“建昌伯,最近你大哥,还有长宁伯,在军营中练兵,不知练得如何?”朱祐樘突然问出个不相的问题。
这种问题,换做是平时朝议时,根本不会提及,只有张延龄在的时候,皇帝看上去更自在一些,好像这时候他可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张延龄身上,他这个皇帝就可以安然自在问一些想问的好似闲话家常的问题。
张延龄道:“陛下是否该传寿宁侯和长宁伯二来,让他们亲自来跟陛下奏禀?”
“朕问你呢!”朱祐樘见张延龄又要把召对的事推给张鹤龄和周彧,不由板起脸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