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里,很多大臣也在附和。
为了提高气势先声夺,很多御史言官都出来给屠滽撑场面。
却不知,这一切都在张延龄算计中。
张延龄先不去回答,反而看了看朱祐樘的反应。
此时的朱祐樘脸色沉。
因为在来的路上,张延龄就在朱祐樘面前分析,这群大臣可不会因为他立了一个功劳就把之前打的事揭过,哪怕打
真的是为了查案,他们还是会百般挑刺,就是因为他是外戚而不容于文臣。
朱祐樘心想:“还是被延龄给说中,有多大的功劳,他们还是会对一件小事揪住不放,党同伐异。”
张延龄明白,自己容不容于文臣都不重要。
就算自己再低声下气,文臣也不会高看他一眼。
最重要的,当然是获得皇帝的信任,让皇帝明白这群文臣的小肚肠,让皇帝知道朝廷没了他张延龄不行,如此皇帝才不会因为他已经把事做完而卸磨杀驴。
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兔死狗烹”的问题。
当皇帝的,岂能一点权术都没有?
随着他做事越来越大,功劳越来越多,皇帝自然就会防备起来。
可这群文臣恰恰就没明白过来这一点,此时应该捧着他张延龄才是最佳方案,这样就会让皇帝产生警惕,皇帝自然就会对张延龄冷落。
但以那群文臣为处世高傲的
格,还有之前张延龄不断去激他们,他们会去捧张延龄就怪了。
对症下药。
……
……
“建昌伯,你为何不辩解?难道你找不出理由来,说明打跟查案有何关联?你不会又想说,等菊潭郡主等
押送到京师之后,亲自去问问她和仪宾的想法吧?她们会说……心中对你惧怕,对朝廷无所忌惮?”
徐溥见屠滽的说辞已经奏效,不由走出来进一步问。
或许是之前被压抑太久,这群文臣也很想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抨击张延龄。
哪怕张延龄有功劳,他们也不管不顾。
全然忘了,之前就是他徐溥提出今不要去参劾张延龄。
张延龄笑道:“徐阁老,你怎么也跟屠尚书一样这般斤斤计较呢?我几时说幕后元凶是怕了我?不是应该说,我打,给你们找了事
,让你们天天参劾我,让幕后元凶觉得你们无暇分心?”
“你……”
徐溥突然有些无语。
这算什么理由?
“屠尚书,你也消消气,其实呢我不应该去问别,更应该问问李梦阳和王九思等
才对,他们觉得我该不该打他们。”
张延龄的话,让在场的气愤异常。
打了,居然要去问问被打的
是否该打?你这是多损的提议?
张延龄续道:“若是他们被打一顿,就能换得朝廷把案子查清,将大明朝的隐患拔除,相信任何忠臣义士都会愿意受屈被打,换了我也一样,我只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想,若是他们连这个都不理解的话,真是枉为臣。”
本来屠滽等还真有顺着张延龄的话,把李梦阳等
叫到朝堂上来问问的意思。
你张延龄不是说他们自己愿意被打吗?那就问问他们到底愿不愿意被打。
就算他们宫之前想的是愿意,我们也有办法让他不愿意。
但听了张延龄后半句,才知道张延龄所谓的问询,不过是用道德去约束李梦阳和王九思等,说得好像他们不愿意被打就不配当大明朝臣。
“够了!”
朱祐樘突然怒喝一声。
张延龄不再说下去,别的大臣也暂时罢休。
朱祐樘道:“建昌伯打的确是不对,朕之前也惩罚了他,何况此案查清,他的功劳最大,朕若说以此功劳来免去他打
的罪过,朕是不是没有资格?”
被皇帝这一说,连屠滽都不好说什么。
难道还非要出来强辩什么“一件事归一件事”?
关键是,外界知道了张延龄打是为了麻痹幕后元凶,舆论也会倒向张延龄这边,到时他们可就没法占据道德制高点。
朱祐樘见众大臣不出来争论,很满意,继续道:“朕再以此功劳,委命建昌伯为户部右侍郎,诸位还有异议吗?”
众大臣没想到皇帝会旧事重提。
屠滽先前还不说什么,闻言马上走出来争论道:“陛下,不可……”
“谁再说什么,朕就把查宁王的事给他来处置!你们是想把宁王
反吗?”
朱祐樘突然怒喝之下说的话,让全场再一次鸦雀无声。
众大臣这才好像反应过来。
现在追究张延龄有罪没罪有功没功,或是是否能功过相抵,已经不是重点。
现在是……
朝廷把菊潭郡主和李廷用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